“借名购车”引纠纷 释法说理破难题 |
||
来源: 发布时间: 2024年09月03日 | ||
因为限购、征信等原因,有的人无法购置车辆,便打起了亲朋好友的主意,“钱我来付,名字写你的。”双方皆大欢喜。殊不知,“双赢”的背后暗藏着许多风险。近日,肥城市法院安驾庄法庭审结这样一起因“借名购车”引发的纠纷,承办法官耐心细致查明事实,积极开展释法答疑,最终实现案结事了人和。 胡某与赵某系朋友关系,2020年11月,胡某在二手车市场看中一辆轿车。因个人征信问题,无法办理分期贷款,便把车辆登记在赵某名下,支付首付、车险等费用后,一直占有该车。后胡某长期出差在外,车辆停放在小区消防通道内,物业公司经向交警部门查询,联系到登记车主赵某,通知尽快挪车。2023年7月,赵某联系开锁公司更换车锁及钥匙后,将车辆开走。期间,双方因其他事情发生矛盾,胡某将赵某诉至法院,诉请确认车辆归其所有,赵某配合办理过户登记。赵某辩称,车辆所有人应以登记为准,自己才是所有权人。 案件受理后,承办法官认为,机动车登记所有人与实际所有人不一致时,应当根据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、购车款项的支付情况以及车辆实际占有使用情况等因素综合判断。根据原告胡某提供的证据以及审理查明的情况综合分析,能够认定原告胡某对案涉车辆依法享有所有权,遂支持了原告的诉讼请求。判决后,承办法官耐心释法答疑,最终说服被告服判息诉,并督促配合办理了过户手续。至此,案结事了。 法官提醒 “借名购车”看似互惠互利,实则暗藏巨大隐患。除本案中出现的所有权争议外,还极易引发登记购车人个人信用问题、实际购车人与登记购车人的占有问题,车辆买卖转移登记时发生的权利纠纷,也可能出现车辆被视为被借名方的财产而被相关部门查封、扣押,被借名方也可能成为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的涉诉主体,作为车辆的登记权利人,面临承担赔偿责任等问题。因此,无论是借名买车还是借名买房行为,双方均需谨慎考虑,防止发生各种意料之外的纠纷,避免自己陷入法律风险之中。同时,对于借名一方,应当提高证据意识,一旦发生纠纷,及时拿起法律武器,维护自身合法权益。 |
||
|
||
【关闭】 | ||
|
||